為了達到減振器本身功能的使用要求,減振器本身在設計上活塞桿的表面存在著厚度很小的油膜。這些油膜在減振器被壓縮的過程中會被減振器油封上面的防塵唇刮下來,同時會有非常少量的油會積存在油封上部,由于這種油具有很高的滲透性,積存在油封上部的油會開始從減振器的上部向較低的部分擴散,形成稀薄的油膜,使大家誤認為這種情況為漏油,實際上此種情況不影響使用。 油膜:影響油封耐久性和潤滑的關鍵因素,油膜的形成及刮除(如下圖) 當活塞桿伸出時形成油膜,當活塞桿壓入時油膜被油封防塵唇刮除時會留在油封的外部。為了使各經銷服務商能夠正確的理解減振器在正常的工作當中會自然形成油膜的原理,能夠給用戶做出正確的解釋。對減振器滲油機理做如下闡述: 減振器滲油:因為活塞桿鍍層表面有微裂紋,活塞桿上的微裂紋儲存一定的阻尼油而形成油膜,使得活塞桿和油封之間的摩擦是濕摩擦,從而提高了減震器減震性能,同時大大延長了減震器的使用壽命。有少量的滲油屬于正?,F象,油膜的形成是為了保證減振器的功能,延長減振器使用壽命的特殊設計。一般滲油的油跡不超過彈簧盤,油跡局限于減震器油封到下部的彈簧盤處屬于正常的滲油不能算是漏油。在一般減振器中加注油量的設計已經考慮滲油的損失,在減振器生產時,油量已經按照標準充注,當油量在使用過程中正常損耗不超過25ml時減振器不會出現異常,我們對滲油的減振器進行臺架耐久性試驗的結果顯示即使行駛20萬公里滲油也不會形成漏油,試驗后分解油量減少5-20ml減振器性能符合使用要求。